走散仓库
你的眼泪为谁而流:依赖性人格及相关子人格分析 [复制链接]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240504 0
文丨朱建军
所谓依赖性人格,指的是这样的一种性格特点:他们缺少主见,经常让别人为自己做决定;依附于某一个人,也许是父母,也许是丈夫或妻子,听对方的话,顺从对方,不敢对对方提出要求;总害怕被抛弃,害怕没有人照顾,又觉得自己没有能力自己生活;总觉得自己无依无靠、无能力、缺乏精力。

这些特征严重的时候,就可以定义为依赖性人格障碍。不过,在不足以称为有障碍的人中,也有很多人具有这些特点,我们可以说这些人是依赖性人格。依赖性人格的人可能出现的其他心理问题主要是抑郁。因为当你依赖别人,你就把自己的幸福交到了别人手中,一旦被依赖的对象对你不够好,你就不可避免地会抑郁。

依赖性人格的子人格中,有一些很有代表性的子人格。

我用泪光吸引你——“哭泣者”

在他们的子人格中,经常会有一个爱哭的人。

依赖者依赖于人,难免有时会受到冷落,越是对他人纠缠不休,往往受到的冷落就越多。这个时候,心里难免不产生愤怒、恐惧或抑郁。

他们不敢太多愤怒,因为愤怒的结果,可能会惹恼自己的靠山。于是,他们会把愤怒压抑转变为抑郁,转变为哭泣。抑郁和哭泣是相对比较安全的,因为它可以激发“靠山”的怜悯之情。

哭泣着而有人来安慰,是依赖者心中最幸福的事情。

这是一位女性的子人格,子人格的名字叫莲莲,是一个女孩子,十八九岁。她的发型为披肩发,穿白色连衣裙。第一次在想像中出现的时候,她是在河边哭泣,渴望着有人来安慰、倾听她诉说心中的苦闷。她最怕一个人孤独寂寞、别人的冷眼。她犹豫自卑、脆弱敏感、优柔寡断。

长发,在表演性人格中和依赖性人格中都会出现,是多情的象征,缠绵的象征。在依赖者这里是“哭泣者”对异性的依赖的象征。多情是她们潜意识的手段,是为了吸引异性。正如一首歌的歌词“没有星光的夜里,我用泪光吸引你”。她们的悲哀是自怜,也是为了博得别人的怜惜。在这个子人格身上,实际上有性的元素。

“哭泣者”以女性居多,但是也不全是女性。也有男性的哭泣者子人格,他们的外形一般是天真的少年形象,瘦弱纤细柔美,容易勾起女性母性的关怀。

注意,“哭泣者”是依赖者不顺利时产生的消极情绪的化身,可是又成为了依赖者寻求依赖的工具。实际上有一个子人格在背后利用“哭泣者”做依赖工具,或者对她传输“没有人可依赖是不行的”一类的观念,这个子人格往往是“狡猾的魔鬼”一类的子人格。

依赖者和表演者一样,都是在操纵别人,依赖者也是广义上的表演者,但是不同的是,她只演一种角色,就是“柔弱的我”。表演者追求的是别人的注意,而依赖者要的是别人的关怀照顾。

如何应对“哭泣者”呢?

依赖也不是不好,只不过不能过度。假如这个“哭泣者”占了主导地位,这个人就成了一个“哭泣者”了。林黛玉是不是这样一个人,我们无法考证,我们也不可能为她做人格意象分解。但是,我们知道,并不是谁都能够接受林黛玉。虽然她聪明、美丽,但是那从春流到秋,冬流到夏的眼泪的确让好多人觉得受不了。

假如有个人有这样的“哭泣者”子人格,非常爱哭,我们应该怎么办呢?或者说,假如自己不幸是这样的人,自己又应该怎么办呢?

哭泣,是需要酝酿情绪的,是需要氛围和环境的。这环境必须安静,光线不可太好,人才可以哭。假如是在游乐园,或者四周都是打游戏机的,或者在劲舞的舞场,似乎谁都难于哭泣。所以如果一个人总是执著于“哭泣者”子人格,我们可以让他想像一个这样的情境,于是“哭泣者”就不见了。如果在实际的生活中,让他走出户外,参加一些体育运动,“哭泣者”出现的频率也会下降。

惹人怜爱的小家伙——儿童或小动物
绝大多数人的子人格中都有动物,也都有儿童。不过,依赖性人格中动物和儿童的数量相对要多一些。也许,这正反映了依赖性的人在心理发展上的不成熟性吧。

而且,我们可以看出,依赖性的人所想像出的儿童中,多数也表现出对人的依赖这个特点。

有一位女士的子人格中出现了这样的两个形象:小红,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,扎着小辫,穿着有大红花的衣服。她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和哥哥一起玩。最不喜欢的事情是有人招惹她。还有一个形象叫小兰,也是一个十三四的女孩,外貌像小红,但是更弱小,需要别人的帮助,胆小,紧张。

小红和小兰是她性格中两个很接近的侧面,区别是小红更活泼外向,而小兰胆小一些,但是她们都关注着别人,依赖着别人。小红快乐的前提是要有别人和她一起玩,小兰则最需要别人的帮助。这样的性格说不上不好,但是,在失去依赖对象时,她们就会在情绪上受到比其他人更大的挫伤。

同一个人还有另外的两个动物意象,一只是母猫,白色的,长毛,眯着眼睛。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主人怀里或身边听主人讲故事,让主人抚摸它。它的性格是温顺、听话、依赖。

还有一只小狗,也是白色的,总是欢蹦乱跳,扑到另一个子人格少爷的腿上,让少爷逗它。

除了可爱的动物外,依赖性的人还有一些可怕的动物子人格,比如吸血的蝙蝠。“吸血”象征着从别人那里吸取生命的力量,而这是依赖性的人所常做的事情之一。当然,这不是他们希望自己表现出的形象,毕竟蝙蝠不美丽。不过,这也并不是最坏的形象。因为在被依赖的一方,还会有更不美丽的比喻。有一位先生,他的妻子依赖性太强了,他实在受不了了,他竟然把妻子比喻为蚂蟥。

如何应对儿童和小动物呢?

依赖者的儿童和小动物子人格都很可爱,一般不需要改变。如果感觉过度了,可以在想像中诱导儿童长大,长大后,他们的依赖性有可能会有所降低。

吸血的蝙蝠、蚂蟥等动物形象虽然看起来很可怕,但是实际上没有什么可怕的。蚂蟥在吸血的时候,你越往外拽,它就越用力吸。可以用转换想像的方式来减弱它的“依赖性”。首先,可以让来访者想像那不是一个蚂蟥,而是一只饥渴的小猫,正在吮吸猫妈妈的乳房。也就是说,你不能用蚂蟥的方式来依赖,不能伤害别人或者强夺别人的血,而可以用小猫的方式来依赖。如果原来是蝙蝠,可以想像那不是蝙蝠而是蝴蝶,是在吮吸花蜜。这样,就可以把矛盾减少化解。

依赖的理由——病人
得病是得到关怀的一个很好的手段,因此,依赖性的人几乎必然有“生病”的子人格。

荣荣,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。她瘦弱,有病,贫血。她面色苍白,眼睛小,尖下颏,营养不好的样子。她天生一副让人怜惜的样子,性格懂事,体谅父母,不提无理要求。

在其他依赖性的人,有病的子人格可能样子会不同,比如,眼睛也许会是大眼睛。但是,面色一定是偏于苍白的。也许有的子人格会有咳嗽或疾病的症状。

假如依赖者的“病人”子人格占据了他人格中的一个主要地位,这个人就有可能真的得病。因为一个人是不是得病,除了身体素质的原因,病菌的原因等等之外,心理和情绪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。就像中医所说的,“七情可以致病”,消极的子人格会引起相应的情绪和身体变化,很有可能引起真实的身体疾病。

在这个情况下,我们会比较难以分辨事情的因果关系,是因为他先得了病,然后才出现这个“病人”子人格呢,还是因为他有依赖性,然后产生了这个子人格,然后才得了病。不过,我们也不大需要搞清楚孰先孰后,因为有一点是清楚的。“病人”子人格的存在会增加他得病的可能性,而得病的事件也会加强他的“病人”子人格,而且可能会加强他的依赖性。这两者之间有互相促进的关系。我们只要削弱了其中一个,另一个也会随着削弱。

假如一个人的“病人”子人格占据了心灵的主导地位,而他的身体却偏偏比较强健,并没有出现身体疾病,潜意识中的压力就会引起一种心理症状——疑病症。一个有疑病症的人会不停地怀疑自己得了某种严重的疾病,比如癌症、心脏病等。即使在医院检查后,医生说他没有问题,也不可能消除他的疑心。他会怀疑医生没有认真检查,怀疑医生知道他有了不治之症而对他隐瞒真相。即使多次找不同的医院检查而没有发现疾病,他也不可能消除怀疑。因为他有一种感觉,“我明明是有病,明明是非常不舒服,怎么会是没有病呢?”某种意义上,他的想法也有一定的道理。他的子人格中的确有一个“病人”,的确有疾病,难怪他总觉得自己有病。但是,他不知道,病了的是想像中的一个子人格,而并不是这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身体。他把想像的世界、心灵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混淆了。
如何应对“病人”呢?

依赖者也不可能整个人都衰弱,“病人”子人格衰弱只是因为这个子人格上的心理能量太少了。一个人的心理能量是守恒的。这个子人格上的心理能量少,必定会有另一个子人格的心理能量多,只要我们借助那个心理能量多的子人格,就可以使心灵中的“病人”子人格康复。

依赖者常常有一个“魔女”或者“疯子”的子人格,这个子人格很凶、很疯狂,这是由于,魔女和疯子是有着较大的心理能量的,是有力的。中医说,一座山上有毒草,就必然有能化解这毒草的解药。当然,这解药有可能本身也是一种毒草,但是它可以以毒攻毒。魔女就是病人的解药。假如我们让来访者在想像中让病人和魔女交朋友,让他们互相帮助。在魔女发疯的时候,病人帮助她安静下来;病人自感衰弱的时候,魔女可以给她支持和鼓励。这样,这两个子人格都可以向好的方面转化。

如果没有“魔女”或者“疯子”,也必定会有其他有力量的子人格,但是在依赖性的人身上,这个子人格一定是被强烈压抑的。因为一旦他的力量被“靠山”发现了,他也就失去了依赖的理由。为了继续依赖,他必须压抑这个子人格。而心理咨询师所要做的就是逐步帮助他减少依赖,获得更多的独立;帮助他发掘、培养这个被压抑的子人格。

愤怒的女神——“魔女”

依赖,可以像天堂一样美丽,也可以像地狱一样可怕。最美丽的依赖是新生儿的依赖,他绝对的无助、绝对的信任、绝对的依赖。他可以唤醒别人天生就有的母性或者父性。让这样一个小孩子在自己的怀里,感到自己被这样一个小孩子依赖,这是人最大的幸福之一。

但是,当孩子长大后,当他应该独立的年龄到来之后,依赖就未必一定会可爱了。当然,我的话不应该说得太绝对,有的时候,依赖也是可爱的,妻子可以模仿小孩子的样子依赖丈夫;丈夫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唤起妻子的爱怜,这些都无可指责。只要使用的适当,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。

但是如果一个人是因为害怕危险、逃避责任、不愿努力而必须依赖别人的时候,他对别人的依赖就会变得过度。某种意义上他成为了一个寄生者,完全靠依赖别人生活。这样,他的依赖就不再可爱,而成为了别人的负担。如果他格外害怕失去这个“寄主”,他就会死死缠住这个“寄主”,这样,依赖就不再是一个有趣的游戏,而会使对方感到窒息了。于是,对方就会努力摆脱这个依赖者。而这会使依赖者非常恐惧、愤怒,于是“依赖与保护”的游戏变成了“纠缠和挣脱”的战斗,严重的时候,双方都会感觉如同生活在地狱中。

纠缠着对方的依赖者,肯定有一个子人格会像一个魔女。

这个魔女的衣服的颜色大多是黑色的,个别时候也许会是白色的或者大红色,但是很少有其他颜色。她的外貌中,最引起人注意的就是她的表情,那是疯狂的、或愤怒的、或执著的、或警惕的,眼光发直。还有就是她的头发,长而披散着,或黑或白。长发是一个标志,标志着她对感情的极度重视,披散着则意味着愤怒和疯狂。这个魔女和表演性人格中的恶鬼很相似,有的时候是一样的。因为依赖性人格和表演性人格本来就有许多类似之处。

如何应对“魔女”或“疯子”呢?

“魔女”比较容易转变。在想像中,我们允许她表达自己的愤怒,并且强调“魔女”的力量,让她体验到自己的力量。当她体验到了自己的力量后,她就会有所转变,变得更加独立。

依赖者不独立就是因为她没有发现自己的心理力量。她没有发现自己的心理力量是因为她压抑自己的“魔女”,压抑了自己的力量之源。她压抑自己的“魔女”是害怕得罪了自己所依赖的人。她害怕得罪自己所依赖的人是因为她觉得自己没有力量独立生存。依赖者走进了一个死循环,她误把希望寄托于别人而没有寄托于自己那有力量的子人格。

“魔女”独立后,可能会变成更有力量也更美的形象。比如,变成太阳女神,变成“大母神”等等。

“疯子”稍微难处理一点,因为疯子没有魔女心理力量强,而且定力也弱一点。但是,在处理原则上,和对待魔女是一样的。过分依赖别人的人必定要被轻视,被轻视必定会愤怒。这愤怒就是自救的基础,因为愤怒表明这个人有自尊。过去,她的其他子人格必定是在压抑着这个愤怒,而我们允许她愤怒,即使在愤怒的时候,她可能有一些不公平,我们也暂时不管。这样,疯子也一样可以转化为有力量、自信的其他形象。

不幸的象征——“乞丐”
“乞丐”是依赖者具有的一个子人格,外形和我们见到的乞丐一样,破衣烂衫、灰头土脸,甚至有身体的残疾。

让我们从生活中的乞丐说起,按道理说,乞丐只不过是比较穷而已,穿破衣烂衫是可以理解的,但是为什么脸上要到处是泥呢?难道找一点水洗洗也非常困难吗?应该不是。

也许我们会说,因为乞丐生活不如意,心情不好,所以没有心思洗脸;或者做乞丐的人性格疏懒,没有兴趣洗脸。这些都不是主要的原因,实际上,乞丐是故意把脸弄脏的;他们知道这样要到钱的可能性会比较高。

为什么脸脏会要到更多的钱呢?是因为它迎合了施舍者的心理,施舍者觉得乞丐应该是很脏才对。施舍者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?显然不是出于理性的思考和推理,而是根据想像。想像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——因为人的“乞丐”子人格就是这样子的。

“灰头土脸”象征着这个子人格中含有我们前面所说的一个心理元素:“灰暗”。它是自卑的象征,是缺少自尊的象征,也是抑郁的象征。

依赖者虽然在实际生活中也许是锦衣玉食,但是在心态上和乞丐没有什么区别,因此子人格中常有乞丐出现。

如何应对“乞丐”呢?

被一些艺术评论家认为肤浅的周星驰,演过一个故事片叫《济公》。在这个片子中,对心理调节的方法进行了非常深入的探讨。

故事中,济公下凡的任务之一是帮助一个注定要做十世乞丐的人。济公发现这个人做乞丐的原因是因为他失去了自尊心。他费尽苦心,试图帮助乞丐恢复自尊,但是十分困难。乞丐已经适应了没有自尊的生活,不愿意努力去恢复自尊。

经过一次次尝试,济公突然发现了一件事,这个乞丐喜欢上了一个妓女,而在他所爱的女人面前,他不愿意表现出自己没有自尊的样子。济公大喜,他发现用“爱”可以治疗自尊缺乏的心理疾病。于是他鼓励和帮助乞丐去追求自己的爱情。后来这个乞丐被一个恶人害死了。但是,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大喊:“不要叫我乞丐,我的名字叫朱大昌”。在故事中,他虽然死了,但是终于找到了自尊,而来世的他将不再是乞丐。
这个故事可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寓言,而这也恰恰是我在人格意象分解和意象对话中所做的事情。用其他子人格的“爱”是可以消除“乞丐”子人格的自卑的。

另外,还有一种对恢复自尊很有用的方式,就是激发“义愤”,对压迫者的愤怒也可以恢复乞丐的自尊。

《济公》电影中,朱大昌恢复自尊除了因为爱,也因为对恶人的愤怒和反抗。依赖者都缺乏反抗的勇气,如果我们激发了他们的勇气,对消除自卑也是很有用处的。记得波德莱尔曾经写过一个小故事,他发现某一个装玻璃的工匠缺乏自我坚持和自尊心,就故意欺负他,一次次欺负他,直到把工匠激怒。而波德莱尔这时非常高兴,因为他发现对方的自尊心也恢复了。

当然,波德莱尔的方法是危险的,不能轻易使用。有些依赖者的心理太有问题了,即使是受到虐待、家庭暴力,他们也都可以继续忍耐,而当他们终于愤怒的时候就太危险了,他们有可能做出暴力的行为。许多杀人案件就是这样发生的。

虽然在子人格之间,“杀恶人”没有什么关系,但是依旧不是最好的方法,最好的方法还是借助“爱”的力量来消除自卑。


回复 跳转到指定楼层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新帖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